姓氏寻根与取名技巧
【易部】

姓氏寻根与取名技巧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中国人取名命名完全手册
【易部】

中国人取名命名完全手册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小时候猜谜语;一物怪不怪,由人随身带。尽管别人用,自用更实在。认它有人在,不认人也在。谜底很好猜,它就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系的姓名。 每个人都有姓名,姓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首要符号。取名、报名、签名﹑提名﹑署名、成名、垂名、驰名、美名、臭名、骂名等,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到。 在当代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意义。当你有了一-个特定的名字,它便传达着一个特定的信息,这个人是你,而不是别人。这个符号把你和别人区别开来,也使别人在人群中识别出特定的你。 同样,名字作为–个符号被人称呼,它不仅仅是个体的简单代称,而且包括了许多本质的东西。比如性格、职业、出身、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等等。 名字联系着历史,联系着社会,联系着文化。名字伴随人一生,也影响人一生,人生是有意义的,与人相伴一生的名字也是有意义的。 金榜题名谁都向往,名落孙山谁都怨艾;名垂史册、驰名宇内谁都羡慕,谁都敬仰;名声扫地、臭名昭著谁都唾弃。 名字与人就好像树和根的关系,但名字和人毕竟是两回事,并非命意取名,人生命运就此注定。说到底,一个人的名字得以流芳百世,关键还是在于人,是人使名留。 然而,“不怕生坏相,就怕取坏名。”这句俗语反映了中国人对取名的关心和重视,也说明人名的好坏对用名者的人生、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 所以,名字不仅是取名者创造的一种指代人的特殊符号,而且,认真地取一个好名字,也是对个人、家庭﹑家族乃至社会所肩负起的一种责任。 总之,人名与人,关系密切;人的名字,作用广泛。弄清了人与名字的关系和意义,将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的名字,并慎重地为孩子取个好名字。 另外,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及店铺,首先也要取一个好名,好名称是企业形象的第一要素。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正言顺、名字响亮能让更多的人识别企业,了解产品;公司和产品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产生更大的效益。 公司或产品的名字不是直接创造价值、赚取利润的有形物,但是,好名字却可以间接创造价值,有时,它创造的价值甚至比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大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字也是生产力。 为公司和企业取个好名字,表达了企业经营者对自己企业的期望,更代表了命名人的素质和水平。为公司命名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这门学问,才可能使自己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对人名取名和商业取名的具体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书中举出大量的取名事例,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文学性和娱乐性。不管是给自己的孩子还是亲朋好友取名,抑或是给公司、店铺以及产品取名,本书定能使你受益颇多。 9.9
取名案例
【易部】

取名案例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易经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周易八卦健康案例经典
【易部】医经

易经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周易八卦健康案例经典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自伏羲画卦、文王演易以来,《易经》就被看成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道学大师萧天石先生曾说:《易经》“由无入有,由简入繁,由无极而太极、而阴阳、而四象、而八卦、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至于无穷之象,无穷之数,无穷之变,无穷之理,均可推而得之,籍而用之。由一本而万殊,由万殊而复归一本;本一而无穷”(萧天石:《道德经圣解》)。不仅如此,《易》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根源,为诸子百家之所祖。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其中心思想无不以易为体,仅法易有别而已。儒法乾,道法坤。易之要在乾坤,以乾坤为门户。《系辞上传》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儒法乾,乾为纯阳之卦,法乾之“天行健”,而主“自强不息”,主先、主动、主上、主刚、主强、主进取,主张积极作为,是入世之学;道法坤,坤为纯阴之卦,法坤之“地势坤”,而主“厚德载物”,主后、主静、主下、主柔、主弱、主顺应,主张消极无为,功成身退,为出世之学。也就是说,儒家学说以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立论乾卦刚健特性,以此推演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万事万物的看法;而道家学说以坤卦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立论坤卦厚德品性,以此推演出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万事万物的看法。然乾阳极而阴生,泰极而否至,物不可极,极则必反;坤阴极而阳生,无为而无所不为。儒道虽立论不同,然异曲而同工。“两家思想之所以相反而又能终相合者,不穷通乎《易》,便无以得其几微矣”((萧天石:《道德经圣解》)。及至现代,中国科学教育最权威高校之一——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乾坤两卦卦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徐葆耕:《关于校训的解释》)。由此可见,《易经》对中华文化影响之巨大、之深远! 古有三《易》,曰“连山易”、日“归藏易”、曰“周易”。连山易属神农(也有认为属伏羲),归藏易属皇帝,周易属周。前二易已失传,独周易仅存,经孔子等人发扬光大而更加流光溢彩。周易是一部集理、象、数为一体的特殊的哲学著作。虽“《易》本为卜蓍而作”(《朱子语类》),其中却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卦形、卦爻辞无不渗透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经孔子(孔子对周易的哲学提升主要见诸“十翼”,即《象上传》、《象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王弼、朱熹、程颐等人的发展,已上升为体系完整的哲学著作,由此产生了专以阐释周易哲学大义为主要内容的“易理派”。而周易之要在理、象、数,其奇特之处、运用之妙几尽在其象数。离开象数,周易也就不再是周易,而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哲学著作了。因此,只有“易理”、“象数”相互参用、才能辨明周易大旨。南怀瑾先生也曾说:“理、象、数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南怀瑾:《易经杂说》)。就易理而言,可以说,各有各的理,正理只有一条,歪理可有千条(南怀瑾语,见《易经杂说》)。正如《系辞传》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然而周易的象数,却是科学,科学只有真理与谬误之分。 周易的魅力在于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性,周易的哲理性又依附在卦画的无穷变化上,而卦画的变化又是基于数的严密推演。因此,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周易中还包含着其他哲学著作没有的以象、数为基本要素的特殊逻辑推演体系。《系辞上传》中就有专门阐释“大衍之数”的内容。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蝶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劫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劫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是对周易蓍筮推演程序的介绍,但具体如何断卦,则没有说明。其实,古今易学大师皆精于象数和筮法。孔子及其周易传人梁丘贺、丁将军、孟喜以及西汉的焦延寿、京房等,都是以善占而名流史册。仅以孔子为例,孔子晚年酷爱周易,常爱不释手,读《易》韦编三绝,还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意思是说,再给几年时间,就能够把周易融会贯通了。不仅如此,孔子还常常自筮。《孔子家语·好生》中就记载孔子自筮情况。原文如下: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邪。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 意思是孔子常常自己占卦。有一次占得贲卦,脸色变得很难看,显示出不高兴的样子。孔子的弟子子张,走上前来问道:“我听说占卜得责卦,十分吉利。老师,您的脸色为什么显得不高兴呢?”孔子回答说:“因为它偏离我意。在《周易》上,山下有火叫贲卦,不是正色的卦。”贲卦,内离外艮,《象·贲》曰:“文明以止”,也就是说内离明而外艮止。孔子本打算行道于天下,没有遇见乾龙等卦而得到贲卦,止以《诗》、《书》,所以不高兴。这一案例说明,孔子晚年学易以后非常看重占卦。 周易象数及占卦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并派生出了门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各种流派,诸如八卦六爻、四柱命理、梅花易数、奇门遁甲、大六壬、小六壬、紫微斗数、铁板神数、手相、面相等。这些流派虽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预测技法,其皆根源于周易八卦。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曾总结不同历史阶段周易占卦方法的区别,说:“盖《易》之用代有阐明,而其别有三:伏羲以来察象,周用辞而兼重象,至西汉乃推本辞象而益以五行。五行明而筮道乃大备矣。是以汉之焦、京,魏晋之管、郭,唐之李淳风,宋之邵尧夫,其筮法之神奇,有非春秋太史所能望见者。则以春秋太史局于辞象,后之人能兼用五行也”(尚秉和:《周易古筮考自叙》)。也就是说,伏羲时期,占卦主要看卦象,以卦象推吉凶;周朝时期,虽也兼用卦象,但已重视根据卦爻辞判断吉凶;到西汉时期,已经把八卦和五行配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预测。所以,才出现西汉焦延寿、京房,魏晋管骆、郭璞,唐朝李淳风,宋朝邵尧夫等人的神奇占筮技法。这些技法是春秋时期专管占筮的太史们所无法企及的。 本人青年时期开始拜师学习周易象数及术数,曾师从众多易学大师——在相学上得到曹宝件先生的亲传,并受手面相老师陈鼎龙先生的点拨;在风水上,得玄空派大师冯宝成先生的亲传,曾受三合派大师陈玉良先生、八宅派大师杨启能老先生的点拨;在八卦六爻上,有幸拜北京白云观掌门人震阳子为师,恩师把密不外传的八卦绝学——108阵法传授于我。
易学大辞典 张其成 下载
【易部】

易学大辞典 张其成 下载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我国首部弘扬易学的大型参考书籍,由总论、经传、义理、象数、术数、人物、著作、百科八个部分构成,该词典的收词领域宽广,不限于收纳《周易》经传及历代的重要注解,也包含与“易”相关的主题,如卦气、太极图、河图洛书、占卜、筮法、奇门遁甲、堪舆风水、器物建造等。词典是按照内容排序,非按音序或笔画,为阅读方便,同时加入音序和笔画索引以便查询。
南怀瑾易经杂说pdf云盘完整版电子版下载
【易部】

南怀瑾易经杂说pdf云盘完整版电子版下载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部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百度网盘或txt可以带走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txt电子书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  既可!使用 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  效果更佳) 南怀瑾易经杂说pdf云盘完整版电子版下载 南怀瑾易经杂说pdf云盘完整版电子版下载
玄隐遗密九真要内篇,九真要原文元宝电子版
【易部】

玄隐遗密九真要内篇,九真要原文元宝电子版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数个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PDF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玄隐遗密九真要内篇,九真要原文元宝电子版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数个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PDF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易筋经全文原文完整版,易筋经完整古本图文PDF下载
【易部】

易筋经全文原文完整版,易筋经完整古本图文PDF下载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数个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PDF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易筋经全文原文完整版,易筋经完整古本图文PDF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数个章节,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PDF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易童子问》在线阅读,《易童子问》全文阅读下载
【易部】周易梅花

《易童子问》在线阅读,《易童子问》全文阅读下载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文,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txt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电子书既可阅读) 易童子问 《易童子问》三卷,北宋欧阳修撰。《欧阳文忠全集》本。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以说《易脂。卷一、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彖传》、《象传》大义。卷三则考辨《易传》七种之内容,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五种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所作。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至见疑古精神,在《易》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其解说《易》辞大义,却未能悉当。尚秉和先生《易说评议》指出:“惟欧于《易》象,既一概不知,于《易》理所入尤浅,故其说多空泛不切,且于《易》辞妄生疑惑。” 易童子问卷一 童子问曰:“‘乾,元、亨、利、贞’,何谓也?”曰:“众辞淆乱,质诸圣。《彖》者,圣人之言也。”童子曰:“然则《乾》无四德,而《文言》非圣人书乎?”曰:“是鲁穆姜之言也,在襄公之九年。”童子问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何谓也?”曰:“其传久矣,而世无疑焉,吾独疑之也。盖圣人取象所以明卦也,故曰‘天行健,乾’,而嫌其执于象也,则又以人事言之,故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六十四卦皆然也。《易》之阙文多矣。” 童子问曰:“《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谓也?”曰:“释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则变,《坤》爻八六则变。《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阳过乎亢则灾,数至九而必变,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为首也’。阴柔之动,多入于邪,圣人因其变以戒之,故曰‘利永贞’。” 童子问曰:“《屯》之《彖》、《象》与卦之义反,何谓也?”曰:“吾不知也。”童子曰:“《屯》之卦辞曰‘勿用有攸往’,《彖》曰‘动乎险中,大亨贞’,动而大亨,其不往乎?《象》曰‘君子以经纶’,不往而能经纶乎?”曰:“居《屯》之世者,勿用有攸往,众人也,治《屯》之时者,动乎险而经纶之,大人君子也,故曰‘利建侯’。”童子问曰:“《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何谓也?”曰:“蒙者,未知所适之时也,处乎蒙者,果于自信其行以育德而已。《蒙》有时而发也,患乎不果于自修,以养其德而待也。” 童子问曰:“《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何谓也?”曰:“需,须也。事有期而时将至也。云已在天,泽将施也。君子之时将及矣,少待之焉。饮食以养其体,宴安和乐以养其志,有待之道也。” 童子问曰:“‘师,贞丈人’,何谓也?”曰:“师正于丈人也。其《彖》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童子曰:“敢问‘可以王矣’,孰能当之?”曰:“汤、武是已。彼二王者,以臣伐主,其为毒也甚矣。然其以本于顺民之欲而除其害,犹毒药瞑眩以去疾也,故其《彖》又曰‘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童子曰:“然则汤、武之师正乎?”曰:“凡师必正于丈人者,文王之志也。以此毒天下而王者,汤、武也。汤、武以应天顺人为心,故孟子曰‘有汤、武之心则可也’。”童子曰:“‘吉,无咎’,何谓也?”曰:“为《易》之说者,谓无咎者本有咎也,又曰善补过也。呜呼!举师之成功,莫大于王也,然不免毒天下,而仅得补过、无咎,以此见兵非圣王之所务,而汤、武不足贵也。”童子问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何谓也?”曰:“王氏之传曰‘万国以比建,诸侯以比亲’,得之矣。盖王者之于天下,不可以独比也,故建为万国,君以诸侯,使其民各比其君,而万国之君共比于王,则视天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矣。” 童子问曰:“《同人》之《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象》又曰‘君子以类族辨物’,何谓也?”曰:“通天下之志者,同人也;类族辨物者,同物也。夫同天下者不可以一概,必使夫各得其同也。人睽其类而同其欲,则志通;物安其族而同其生,则各从其类。故君子于人则通其志,于物则类其族,使各得其同也。” 童子问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何谓也?”曰:“圣人急于人事者也,天人之际罕言焉,惟《谦》之《彖》略具其说矣。圣人,人也,知人而已。天地鬼神不可知,故推其迹;人可知者,故直言其情。以人之情而推天地鬼神之迹,无以异也。然则修吾人事而已,人事修,则与天地鬼神合矣。” 童子问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何谓也?”曰:“于此见圣人之用心矣。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其乐也,荐之上帝祖考而已,其身不与焉。众人之豫,豫其身耳。圣人以天下为心者也,是故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以天下之乐为己乐。” 童子问曰:“《观》之《象》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何谓也?”曰:“圣人处乎人上而下观于民,各因其方、顺其俗而教之。民知各安其生而不知圣人所以顺之者,此所谓神道设教也。”童子曰:“顺民,先王之所难欤?”曰:“后王之不戾民者鲜矣。” 童子问曰:“‘剥,不利有攸往’。《彖》曰‘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者,何谓也?”曰:“《剥》,阴剥阳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也,故曰‘不利有攸往’。君子于此时而止,与《屯》之‘勿往’异矣。《屯》之世,众人宜勿往,而君子动以经纶之时也。剥者,君子止而不往之时也。剥尽则复,否极则泰,消必有息,盈必有虚,天道也,是以君子尚之,故顺其时而止,亦有时而进也。” 童子问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者,何谓也?”曰:“天地之心见乎动,《复》也,一阳初动于下矣。天地所以生育万物者本于此,故曰‘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其《彖》曰‘刚反动而以顺行’是矣。”童子曰:“然则《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岂非静乎?”曰:“至日者,阴阳初复之际也,其来甚微。圣人安静以顺其微,至其盛然后有所为也,不亦宜哉?” 童子问曰:“《大过》之卦辞曰‘利有攸往,亨’,其《象》曰‘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者,其往乎?其遯乎?”曰:“《易》非一体之书,而卦不为一人设也。《大过》者,挠败之世可以大有为矣。当物极则反易为之力之时,是以往而必亨也,然有不以为利而不为者矣,故居是时也,往者利而亨,遁者独立而无闷。” 童子问曰:“《坎》之卦曰‘习坎’,其《彖》曰‘习坎,重险也’者,何谓也?”曰:“《坎》因重险之象,以戒人之慎习也。习高山者可以追猿猱,习深渊者至能泅泳出没以为乐。夫险可习,则天下之事无不可为也。是以圣人于此戒人之习恶而不自知,诱人于习善而不倦,故其《象》曰‘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也。” 童子问曰:“‘咸,取女吉’,何谓也?”曰:“咸,感也。其卦以刚下柔,故其《彖》曰‘男下女’,是以‘取女吉’也。”童子又曰:“然则男女同类欤?”曰:“男女睽而其志通,谓各睽其类也。凡柔与柔为类,刚与刚为类。谓感必同类,则以柔应柔,以刚应刚,可以为咸乎?故必二气交感,然后为咸也。夫物类同者自同也,何所感哉?惟异类而合,然后见其感也。铁石,无情之物也,而以磁石引针,则虽隔物而应。《彖》曰‘观其所感,而万物之情可见’者,谓此类也。”童子又曰:“然则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是果异类乎?”曰:“天下之广,蛮夷戎狄、四海九州之类,不胜其异也。而能一以感之,此王者所以为大,圣人所以为能。” 童子问曰:“‘恒,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何谓也?”曰:“恒之为言久也,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久于其道者’,知变之谓也。天地升降而不息,故曰‘天地之道久而不已也’。日月往来,与天偕行而不息,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代谢,循环而不息,故曰‘四时变化而久成’。圣人者,尚消息盈虚,而知进退存亡者也,故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化成’。” 童子问曰:“‘遁,亨,小利贞’,何谓也?”曰:“《遁》,阴进而阳遁也。遁者,见之先也。阴进至于否,则不正利矣。《遁》者阴浸而未盛,阳能先见而遁,犹得小利其正焉。” 童子问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何谓也?”曰:“日,君象也,而下入于地,君道晦而天下暗矣。大哉!万物各得其随,则君子向晦而入宴息。天下暗而思明,则君子出而临众。商纣之晦,周道之明也,因其晦发其明,故曰‘用晦而明’。”童子曰:“然则圣人贵之乎?”曰:“不贵也。圣人非武王而贵文王矣。” 童子问曰:“‘家人,利女贞’,何谓也?其不利君子之正乎?”曰:“是何言欤!《彖》不云乎:‘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也。’”曰:“然则何为独言利女正?”曰:“家道主于内,故女正乎内,则一家正矣。凡家人之祸,未有不始于女子者也,此所以戒也。呜呼!事无不利于正,未有不正而利者。圣人于卦,随事以为言,故于《坤》则利牝马之正,于《同人》则利君子正,于《明夷》则利艰正,于《家人》则利女正。”童子问曰:“《睽》之《彖》与卦辞之义反,何谓也?”曰:“吾不知也。”童子曰:“《睽》之卦曰‘小事吉’,《彖》曰‘睽之时用大矣哉’。”曰:“小事睽则吉,大事睽则凶也。凡睽于此者,必有合于彼。地睽其下而升,天睽其上而降,则上下交而为泰,是谓小睽而大合。使天地睽而上下不交,则否矣。圣人因其小睽而通其大利,故曰‘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万物睽而其事类’,其《象》又曰‘君子以同而异’。” 易童子问卷二 童子问曰:“履险蹈难谓之《蹇》,解难济险谓之《解》,二卦之义相反而辞同,皆曰‘利西南’者,何谓也?”曰:“圣人于斯二卦,辞则同而义则异,各于其《彖》言之矣,《蹇》之《彖》曰‘往得中也’,《解》之《彖》曰‘往得众也’者是已。西南,坤也,坤道主顺。凡居蹇难者,以顺而后免于患。然顺过乎柔,则入于邪。必顺而不失其正,故曰‘往得中也’。解难者必顺人之所欲,故曰‘往得众也’。” 童子问曰:“‘损,损下益上’,‘益,损上益下’,何谓也?”曰:“上君而下民也。损民而益君,损矣;损君而益民,益矣。语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此之谓也。”童子又曰:“《损》之《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益》之《象》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何谓也?”曰:“呜呼!君子者,天下系焉,其一身之损益,天下之利害也。君子之自损忿欲尔,自益者,迁善而改过尔。然而肆其忿欲者,岂止一身之损哉?天下有被其害者矣。迁善而改过者,岂止一己之益哉?天下有蒙其利者矣。”童子曰:“君子亦有过乎?”曰:“汤、孔子,圣人也,皆有过矣。君子与众人同者,不免乎有过也。其异乎众人者,过而能改也。汤、孔子不免有过,则《易》之所谓损、益者,岂止一身之损益哉?” 童子问曰:“‘夬,不利即戎’,何谓也?”曰:“谓其已甚也,去小人者不可尽。盖君子者,养小人者也。小人之道长,斯害矣,不可以不去也。小人之道已衰,君子之利及乎天下矣,则必使小人受其赐而知君子之可尊也。故不可使小人而害君子,必以君子而养小人。《夬》,刚决柔之卦也。五阳而一阴,决之虽易,而圣人不欲其尽决也,故其《彖》曰‘所尚乃穷也’。小人盛则决之,衰则养之,使知君子之为利,故其《象》曰‘君子以施禄及下’。小人已衰,君子已盛,物极而必反,不可以不惧,故其《象》又曰‘居德则忌’。”童子问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其《彖》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何谓也?”曰:“‘困,亨’者,困极而后亨,物之常理也,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也。‘困而不失其所,亨’者,在困而亨也,惟君子能之。其曰‘险以说’者,处险而不惧也。惟有守于其中,则不惧于其外。惟不惧,则不失其所亨,谓身虽困而志则亨也,故曰‘其惟君子乎’,其《象》又曰‘君子以致命遂志’者,是也。”童子又曰:“敢问‘正大人吉,无咎’者,古之人孰可以当之?”曰:“文王之羑里,箕子之明夷。” 童子问曰:“《革》之《彖》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何谓也?”曰:“逆莫大乎以臣伐君。若君不君,则非君矣。是以至仁而伐桀、纣之恶,天之所欲诛而人之所欲去,汤、武诛而去之,故曰‘顺乎天而应乎人’也。”童子又曰:“然则正乎?”曰:“正者,常道也。尧传舜、舜传禹、禹传子是已。权者,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变也。汤、武是已。故其《彖》曰‘《革》之时大矣哉’云者,见其难之也。”童子又曰:“汤、武之事,圣人贵之乎?”曰:“孔子区区思文王而不已,其厚于此则薄于彼可知矣。”童子又曰:“顺天应人,岂非极称之乎,何谓薄?”曰:“圣人于《革》称之者,适当其事尔。若《乾》《坤》者,君臣之正道也,于《乾》《坤》而称汤、武,可乎?圣人于《坤》,以‘履霜’为戒,以‘黄裳’为吉也。” 童子问曰:“《革》去故而《鼎》取新,何谓也?”曰:“非圣人之言也,何足问!《革》曰去故,不待言而可知。《鼎》曰取新,《易》无其辞,汝何从而得之?夫以新易旧,故谓之革,若以商革夏,以周革商,故其《象》曰‘汤、武革命’者是也。然则以新革故一事尔,分于二卦者,其谁乎?”童子又曰:“然则《鼎》之义何谓也?”曰:“圣人言之矣,‘以木巽火,亨饪也。’”童子问曰:“《震》之辞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者,何谓也?”曰:“震者,雷也。惊乎百里,震之大者也。处大震之时,众皆震惊,而独能不失其守、不丧其器者,可以任大事矣,故其《彖》曰‘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为祭主’者,谓可任以大事也。”童子曰:“郭公夏五,圣人所以传疑。《彖》之阙文奈何?”曰:“圣人疑则传疑也。若《震》之《彖》,其辞虽阙,其义则在,又何疑焉?” 童子问曰:“《艮》之《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何谓也?”曰:“《艮》者,君子止而不为之时也。时不可为矣则止,而以待其可为而为者也,故其《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于斯时也,在其位者宜如何?思不出其位而已。然则位之所职,不敢废也,《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之谓也。” 童子问曰:“‘归妹,征凶’,《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人之终始也’,其卦辞凶而《彖》辞吉,何谓也?”曰:“合二姓,具六礼,而归得其正者,此《彖》之所谓归妹者也。若婚不以礼而从人者,卦所谓征凶者也。”童子曰:“敢问何以知之?”曰:“《咸》之辞曰‘取女吉’,其为卦也,艮下而兑上,故其《彖》曰‘上柔而下刚’,‘男下女’,是以吉也。《渐》之辞曰‘女归吉’,其为卦也,艮下而巽上,其上柔下刚,以男下女,皆与《咸》同,故又曰‘女归吉’也。《归妹》之为卦也不然,兑下而震上,其上刚下柔,以女下男,正与《咸》、《渐》反,故彼吉则此凶矣,故其《彖》曰‘征凶,位不当也’者,谓兑下震上也。”童子曰:“取必男下女乎?”曰:“夫妇所以正人伦,礼义所以养廉耻,故取女之礼,自纳采至于亲迎,无非男下女,而又有渐也,故《渐》之《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者是已。奈何《归妹》以女下男而往,其有不凶者乎?” 童子问曰:“《兑》之《彖》曰‘顺乎天而应乎人’,何谓也?”曰:“‘兑,说也’。‘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莫大于此矣。而所以能使民忘劳与死者,非顺天应人则不可。由是见小惠不足以说人,而私爱不可以求说。” 童子问曰:“‘萃,聚也’,其辞曰‘王假有庙’,‘涣,散也’,其辞又曰‘王假有庙’,何谓也?”曰:“谓《涣》为散者谁欤?《易》无其辞也。”童子曰:“然则敢问《涣》之义?”曰:“吾其敢为臆说乎!《涣》之卦辞曰‘利涉大川’,其《彖》曰‘乘木有功也’,其《象》亦曰‘风行水上,涣’。而人之语者,冰释汗浃皆曰涣。然则涣者,流行通达之谓也,与夫乖离分散之义异矣。呜呼!王者富有九州四海,万物之象莫大于《萃》,可以有庙矣;功德流行达于天下,莫大于《涣》,可以有庙矣。”童子问曰:“《节》之辞曰‘苦节,不可贞’者,自节过苦而不得其正欤?物被其节而不堪其苦欤?”曰:“君子之所以节于己者,为其爱于物也,故其《彖》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者是也。节者,物之所利也,何不堪之有乎?夫所谓苦节者,节而太过,行于己不可久,虽久而不可施于人,故曰‘不可正’也。”童子曰:“敢问其人?”曰:“异众以取名,贵难而自刻者,皆苦节也。其人则鲍焦、于陵仲子之徒是矣,二子皆苦者也。” 童子问曰:“《小过》之《象》曰‘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者,何谓也?”曰:“是三者施于行己,虽有过焉,无害也。若施于治人者,必合乎大中,不可以小过也。盖仁过乎爱,患之所生也;刑过乎威,乱之所起也。推是可以知之矣。” 童子问曰:“《既济》之《象》曰‘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者,何谓也?”曰:“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怠,而患常生于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济,则思患而豫防之也。” 童子问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何谓也?”曰:“《未济》之《象》,火宜居下而反居上,水宜居上而反居下,二物各失其所居,而不相济也,故君子慎辨其物宜,而各置其物于所宜居之方,以相为用,所以济乎未济也。” 易童子问卷三 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曰:“何独《系辞》焉,《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昔之学《易》者,杂取以资其讲说,而说非一家,是以或同或异,或是或非,其择而不精,至使害经而惑世也。然有附托圣经,其传已久,莫得究其所从来而核其真伪。故虽有明智之士,或贪其杂博之辩,溺其富丽之辞,或以为辩疑是正,君子所慎,是以未始措意于其间。若余者可谓不量力矣,邈然远出诸儒之后,而学无师授之传,其勇于敢为而决于不疑者,以圣人之经尚在,可以质也。” 童子曰:“敢问其略?”曰:“《乾》之初九曰‘潜龙勿用’,圣人于其《象》曰‘阳在下也’,岂不曰其文已显而其义已足乎?而为《文言》者又曰‘龙德而隐者也’,又曰‘阳在下也’,又曰‘阳气潜藏’,又曰‘潜之为言,隐而未见’。《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其言天地之道、乾坤之用、圣人所以成其德业者,可谓详而备矣,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者,是其义尽于此矣。俄而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又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其德行常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其德行常简以知阻。’《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者,谓六爻而兼三材之道也。其言虽约,其义无不包矣。又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材之道也。’而《说卦》又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曰:‘辨吉凶者存乎辞。’又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又曰:‘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于系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余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于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于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孔子之文章,《易》、《春秋》是已,其言愈简,其义愈深。吾不知圣人之作,繁衍丛脞之如此也。虽然,辨其非圣之言而已,其于《易》义,尚未有害也。而又有害经而惑世者矣。《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是谓《乾》之四德。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则又非四德矣。谓此二说出于一人乎?则殆非人情也。《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图者,八卦之文也,神马负之自河而出,以授于伏羲者也。盖八卦者,非人之所为,是天之所降也。又曰:‘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然则八卦者,是人之所为也,河图不与焉。斯二说者已不能相容矣,而《说卦》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则卦又出于蓍矣。八卦之说如是,是果何从而出也?谓此三说出于一人乎?则殆非人情也。人情常患自是其偏见,而立言之士莫不自信,其欲以垂乎后世,惟恐异说之攻之也,其肯自为二三之说以相抵牾而疑世,使人不信其书乎?故曰非人情也。凡此五说者自相乖戾,尚不可以为一人之说,其可以为圣人之作乎?” 童子曰:“于此五说,亦有所取乎?”曰:“《乾》无四德,而洛不出图书,吾昔已言之矣。若元亨利贞,则圣人于《彖》言之矣。吾知自尧、舜已来,用卜筮尔,而孔子不道其初也,吾敢妄意之乎?” 童子曰:“是五说皆无取矣,然则繁衍丛脞之言与夫自相乖戾之说,其书皆可废乎?”曰:“不必废也。古之学经者皆有《大传》,今《书》、《礼》之传尚存。此所谓《系辞》者,汉初谓之《易大传》也,至后汉已为《系辞》矣。语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也。’《系辞》者谓之《易大传》,则优于《书》、《礼》之传远矣。谓之圣人之作,则僭伪之书也。盖夫使学者知《大传》为诸儒之作,而敢取其是而舍其非,则三代之末,去圣未远,老师名家之世学,长者先生之余论,杂于其间者在焉,未必无益于学也。使以为圣人之作,不敢有所择而尽信之,则害经惑世者多矣。此不可以不辨也,吾岂好辨者哉!” 童子曰:“敢问四德?”曰:“此鲁穆姜之所道也。初,穆姜之筮也,遇艮之随,而为‘《随》,元亨利贞’说也,在襄公之九年。后十有五年,而孔子始生,又数十年而始赞《易》。然则四德非《乾》之德,《文言》不为孔子之言矣。” 童子曰:“或谓左氏之传《春秋》也,窃取孔子《文言》以上附穆姜之说,是左氏之过也,然乎?”曰:“不然。彼左氏者胡为而传《春秋》,岂不欲其书之信于世也?乃以孔子晚而所着之书,为孔子未生之前之说,此虽甚愚者之不为也。盖方左氏传《春秋》时,世犹未以《文言》为孔子作也,所以用之不疑。然则谓《文言》为孔子作者,出于近世乎?”...
《周易集解》在线阅读下载,李鼎祚《周易集解》原文TXT下载
【易部】周易梅花

《周易集解》在线阅读下载,李鼎祚《周易集解》原文TXT下载

国学杏林典籍学堂—若想心如明镜,必当饱读诗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书籍下载 国学文化、国学古籍讲座、中医书籍、中医文化、中医书籍资料集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书目大全集下载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全文,更多内容,注册本站会员或者直接付费下载txt学习完整版更方便哦 (手机下载用户选择浏览器打开–登录账号或直接购买—下载电子书既可阅读) 《周易集解》在线阅读下载,李鼎祚《周易集解》原文TXT下载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鼎祚《唐书》无传,始末未详。惟据《序》末结衔,知其官为秘书省著作郎。据袁桷《清容居士集》载“资州有鼎祚读书台”知为资州人耳。朱睦《序》称为秘阁学士,不知何据也。其时代亦不可考。《旧唐书·经籍志》称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而不载是编,知为天宝以后人矣。其书《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七卷,晁公武《读书志》曰:“今所有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岂后人并之耶?《经义考》引李焘之言,则曰:“鼎祚《自序》止云十卷,无亡失也。”朱睦《序》作於嘉靖丁巳,亦云《自序》称十卷,与焘说同。今所行毛晋汲古阁本乃作一十七卷,《序》中亦称王氏《略例》附於卷末,凡成一十八卷。与诸家所说截然不同,殊滋疑窦。今考《序》中称“至如卦爻彖象,理涉重玄,经注《文言》,书之不尽,别撰《索隐》,错综根萌,音义两存,详之明矣”云云,则《集解》本十卷,附《略例》一卷为十一卷,尚别有《索隐》六卷,共成十七卷。《唐志》所载盖并《索隐》、《略例》数之,实非舛误。至宋而《索隐》散佚,刊本又削去《略例》,仅存《集解》十卷,故与《唐志》不符。至毛氏刊本,始析十卷为十七卷,以合《唐志》之文。又改《序》中一十卷为一十八卷,以合附录《略例》一卷之数,故又与朱睦《序》不符。盖自宋以来,均未究《序》中“别撰《索隐》”一语,故疑者误疑,改者误改。即辨其本止十卷者,亦不能解《唐志》称十七卷之故,致愈说愈讹耳。今详为考正,以祛将来之疑。至十卷之本,今既未见,则姑仍以毛本著录。盖篇帙分合,无关宏旨,固不必一一追改也。其书仍用王弼本,惟以《序卦传》散缀六十四卦之首,盖用《毛诗》分冠《小序》之例。所采凡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元、韩康伯、刘巘、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案卢氏《周易注》《隋志》已佚其名)、崔观、伏曼容、孔颖达(案以上三十二家,朱睦序所考)、姚规、朱仰之、蔡景君(案以上三家,朱彝尊《经义考》所补考)等三十五家之说。《自序》谓“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之本旨者,惟赖此书之存耳。是真可宝之古笈也。 周易集解卷一 (乾下乾上)。乾:元、享、利、贞。 案:《说卦》: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故圣人则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初九:潜龙勿用。 崔觐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干宝曰:位始,故称初。阳重,故称九。阳在初九,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初九,甲子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阳处三泉之下,圣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羑里之爻也。虽有圣明之德,未被时用,故曰“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干宝曰: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阳气将施,圣人将显,此文王免于羑里之日也。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虞翻曰: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离为日,坤为夕。 荀爽曰:日以喻君。谓三居下体之终,而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谓三臣于五,则疾修柔顺,危去阳行,故曰“无咎”。 干宝曰:爻以气表,繇以龙兴,嫌其不关人事,故著君子焉。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阳气始出地上,而接动物。人为灵,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于此爻焉。故君子以之忧深思远,乾夕匪懈。仰忧嘉会之不序,俯惧义和之不逮。反复天道,谋始反终。故曰“终日乾乾”。此盖文王反国大理其政之日也。凡无咎者,忧中之喜,善补过者也。文恨早耀,文明之德,以蒙大难,增修柔顺,以怀多福,故曰“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崔觐曰: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于时。犹龙自试跃天,疑而处渊。上下进退,非邪离群。故“无咎”。 干宝曰:阳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四虚中也。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飞于天也。四,以初为应。渊,谓初九甲子,龙之所由升也。或之者,疑之也。此武王举兵孟津,观衅而退之爻也。守柔顺,则逆天人之应;通权道,则违经常之教。故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故其辞疑矣。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虞翻曰:谓四已变,则五体离。离为飞,五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天下之所利见也。 干宝曰:阳在九五,三月之时,自夬来也。五在天位,故曰“飞龙”。此武王克纣正位之爻也。圣功既就,万物既睹,故曰“利见大人”矣。 上九:亢龙有悔。 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 干宝曰: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亢,过也。乾体既备,上位既终。天之鼓物,寒暑相报;圣人治世,威德和济;武功既成,义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于“悔”。案:以人事明之,若桀放于南巢,汤有惭德,斯类是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刘瓛曰:总六爻纯阳之义,故曰“用九”也。王弼曰: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矣。 彖曰: 刘瓛曰:彖者,断也,断一卦之才也。 大哉乾元, 《九家易》曰: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曰“大”。乾者纯阳,众卦所生,天之象也。观乾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乾则之,故曰“大哉”。元者,气之始也。 万物资始, 荀爽曰: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乾也。册取始于乾,犹万物之生禀于天。 乃统天。...